【職場分享】找工作、選擇公司的考量重點 – 27/365

職場人力市場一直都是「求職者很多,但公司永遠在缺人」的狀態,個人感覺在媒合的過程中總是讓雙方錯過彼此。

近期公司也在徵人當中,讓我們從公司的背後真實樣貌、以及面試者的角度來談談,這個時代的求職與職涯。

我們公司屬於新創,在各種決策上常常都會採用新的方法,所謂多方嘗試,不囿於過去經驗。

曾經有過一次開徵一個職缺,也有過錄取多位一起培訓+觀察後決定留下誰,綜觀下來,這些方式成本似乎沒有差太多,畢竟成本也視新人上手的速度而定。

有時候公司很幸運,找到 Culture fit 合拍、真誠有禮貌,也很願意投入心力為他自己的成長之路努力的。
當然也會遇到面試時志氣滿滿,或是入職後表現積極,但能力與個人特質無法適應於數位行銷的工作,都是蠻可惜的事。

現在的職場已不像過去,好似公司就是主導應徵的一方,反而是人才難尋,也常常時機不對,譬如已經決定了一個求職者後,又面試一位更合意的。有時候好運的話,入職的那位表現良好,也就不會掛心後面那位;或第一位差強人意只能刷掉之後,第二位還在求職中,就能直接網羅。

求職與面試基本上就是一場相親,不只公司需要評估眼前的人力是不是人才?
求職者同樣也會設定選擇的目標,心裡都有一把尺來衡量,這間公司哪些符合需求、哪些尚可接受,又有哪些是自己的地雷?

這篇不是要說「如何面試」的技巧,而是想分享幾個求職者可以從哪些方向來衡量:
這間公司是不是我想要的?

1. 公司發展性
2. 你個人的職涯發展性
3. 不論職稱,你可以學習成長的空間
4. 老闆的特質與思考脈絡是否跟你合拍
5. 公司整體氛圍是否是你喜歡的
6. 其他硬體與物質部分
7. 薪資待遇、福利或其他附加價值

以我們公司作為舉例,再進一步聊聊上述的幾個重點思考:

1. 公司發展性

我們公司承接非常多大型專案,尤其老闆本人在業界是有一定名氣,過往的實際戰績也很驚人,若今天你是求職者,在面試以前勢必需要先做一番公司背景調查。即使原先不認識這個公司的創辦人是誰,在調查過程中也能查出這些資訊,就能明白這個老闆能夠帶你飛得多遠

(尤其公司官網目前放上了精采的 Logo Wall,看過公司的專案經歷,就能初步瞭解未來自己也有機會能接觸這樣等級的客戶

2. 個人的職涯發展性

承第一點,知道公司的發展性後,面試時不妨詢問自己應徵的職位是否能有你想像可以發展的部分?
譬如:

  • 我是否能成為專業的 PM?
  • 公司的專案都是同事一起協作,還是一個專人負責?
  • 是否有機會能接觸大型專案?
  • 專案如何分配?
  • 培訓的方式是什麼?
  • 公司內部職涯的發展圖是什麼?

這些也能成為你短期生涯規劃的發展想法,畢竟如果媒合成功,這間公司有可能就會陪伴你、帶領你 1~3 年。

3. 個人學習成長的空間

這是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的部分。

因為老闆本人就是專業的講師,並且當初作為讀者,都能從文章裡面將某個專業學到一個基本程度、並且做出一些成績(當初的防疫文章為我的部落格帶來很大的起步)。

面試前除了可以瞭解公司背景以外,面試時也試著詢問看看,公司如何培訓專業技能?
譬如有些公司會付費讓你上專業課程,或是定期都有內部的教育訓練、專家講座等,或有哪些學習資源是能夠幫助你更快上手的?

站在公司的角度,一個合適的求職者,公司對於新人的成長期會願意等待與投資一個樂意陪伴你一起成長的公司,相信也會是你願意長久待下去、讓自己長大互相付出的立足點。

4. 5. 老闆特質&公司氛圍

這點比較難以在面試時就能一窺全貌,但仍然可以從對話、面試問題的切入角度、公司針對的重點試著瞭解。

譬如公司在乎的是你現在會什麼、你是否願意加班等等,我個人覺得如果是社會新鮮人來面試或應徵的是助理,公司太針對"你現在"的程度或對產業的認知,其實不太合理。

身為站在勞資兩方的我來說,即使新鮮人在履歷上寫出很多戰績,我們都明白這些對公司來說並不是重點,進公司都是重新學習、從 0 開始,所以我們公司往往會從"個人特質"上切入,而不是只想著:你能為公司付出多少。

雖然『產值』對公司來說非常重要,但很多時候產值也基於他個人對自己的生涯想法,是安逸或是進取、以及對公司的主動與積極性。

公司氛圍也是比較難以一眼辨認的,但如果有機會,可以環視一下座位上的潛力同事們,是瀰漫著安靜與壓力呢,或是有看到熱烈討論的?雖然這比較不一定,因為很可能剛好大家都在忙,沒有人交談 XD

(或是選擇一個接近中午休息的時間,或接近下班大家很可能比較放鬆的時候,說不定就能觀察出來)

若有公司其他同事或主管一起面試,相信就更能進一步瞭解公司文化了。
這點很關乎你未來這幾年工作的環境與心情,如果你是活潑熱愛團隊共事的人,要在一片死寂的工作場合度過一兩年,那多痛苦啊!

所以這點建議務必要記得多多觀察看看。

6. 7. 硬體、薪資待遇&福利等附加價值

這部分絕對是重點,雖然放在最後。

首先,作為一個 35 UP 並且在台北市租屋的人來說,薪資肯定是第一考量,另外還有上班的路程。
但如果像我是跨產業轉職,在剛入職時就不一定會把這點當作「非要 XXX,不然我就不來」的第一根稻草。

轉職的人猶如新鮮人,經驗少資歷淺,甚至一兩年工作經驗的求職者,如果在專業上並沒有真的鮮明可以打趴眾人的能力,在公司的角度來說其實培訓成本都是一樣從 0 起步,畢竟每個公司標準不一,專案進行的方式完全不同,求職者真的就把自己當個新人就好。

硬體的部分首先就是公司環境,有的很現代 Fancy,有的是擁擠雜亂舊大樓等,如果對你來說這些很重要,就把他考慮進去吧,畢竟是未來至少一兩年每天生活九小時的環境。

福利的話,過去有些公司是一個月年終、有些沒有年終但三節獎金意外驚人,或是休假制度是否比勞基法更好。
但這點對我來說應該是最後考量的項目,畢竟只要是多給的東西都有可能因時而改、錦上添花的部分。

我目前的公司來說,休假上比較彈性,譬如全薪生理假、補班日直接全薪放假、到職就享有三天幸福假等等,還有一些比較療癒的小福利,都能提升上班的愉悅感。

以上都是我的過去經驗,以及目前公司的實際狀況,見過不少求職者在面試時遇到上述這些『相親問題』的答覆,心裡也蠻多感觸的。

以公司立場來說,個人建議面試時將重點放在未來發展與個人學習成長方面,這些才是公司真正考慮是否願意培訓你的點,如果你是用心真誠、很衝很拼又很虛心的人,基本上正向的公司都會想盡快網羅歸隊的。


只要面試時感覺公司是大方不計較的,福利跟薪水真的不用太多擔心,你會為自己闖出一片天。